兴文新区开发建设情况
按:推动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实,是市委督促检查工作的重要职责,也是推进追赶跨越 、加快发展的重要手段。根据《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委督促检查工作的意见》(中办发〔2012〕17号),按照市委领导的有关要求,市委目标督查室将以编发《重大决策落实情况》形式,陆续反映各地贯彻落实市委重大决策情况。
兴文新区开发建设情况
“两化”互动、统筹城乡是市委确定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。2011年4月,市委科学审视市情,作出开发建设兴文新区的重大决策。一年来,通过各方面的艰苦探索和不懈努力,新区面貌日新月异,各项工作加快提前,兴文新区已成为全市实践“两化”互动、统筹城乡战略的示范窗口和重要阵地。截止目前,该区已先后洽谈项目115个,意向投资343.9亿元。已开工建设置信“两化”互动产业园、东创建国汽贸产业园、建丰新材料产业园、高性能碳素石墨制品产业园等产业类项目16个,项目投资70亿元;新区主干道、骨架路网等基础设施项目18个,项目投资55亿元;兴文医院、兴文小学等公益项目15个,项目投资7亿元。
一、坚持规划引领,完善各类规划。围绕“产城一体、城园相融、宜居宜业”的发展思路,坚持“产业园区化、园区城镇化、产城一体化”的规划方向,强化规划引领,高起点编制新区各类规划。一是高起点编制总规和控制性详规。把新区发展定位为“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开放型经济先导区、‘两化’互动示范区、现代产业集聚区、生态宜居都市区”。邀请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,并邀请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度论证和完善提升,确保规划的科学性、前瞻性。二是高标准设计核心区城市景观和建筑。聘请国内外知名城市设计单位,对新区主题山体公园、湿地公园、市政中心广场、滨河景观等各类城市景观及城市建筑风貌精心规划设计,让新区城市规划独树一帜,走出一条既有时代气息又有地域特色、速度品质兼备的城镇化道路。三是统筹编制各类专业规划。在总规、控制性详规的指导下,注重统筹协调,加快编制产业发展、交通道路、环境保护、水电气等各类专业规划,实现各类专业规划协调相容、同步推进。
二、坚持多元融资,加快基础配套建设。树立经营城市理念,坚持政府引导、社会参与、市场运作,着力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、融资方式多样化、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机制,建立政府、企业、社会等投资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共建机制,破解建设资金难题。一是加强社会化融资。通过BT、BOT等社会化融资模式,大力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新区基础设施建设。中国交通建设集团、四川建设集团、四川华兴建筑集团等多家企业总投资55亿元,通过BT方式参与新区骨架道路、安置还房、核心区部分土地整理等基础设施建设。新区学校、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基础配套项目BT招商也将于近期启动。二是深化资源融资。坚持去行政化的发展理念,立足资源,面向市场,强化要素保障。一方面积极筹备成立开发区城市建设投资公司;另一方面精心经营土地,搭建资源融资平台,有效对接国开行、农发行等专业银行,基本完成40亿元的贷款前期工作,最大限度获取金融贷款支持。三是引进城市运营商投资。引进有实力、有经验、有国际化眼光的城市运营商参与新区建设。如与成都置信集团签订巴中“两化互动”示范园建设项目协议,拓展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和模式。
三、坚持开放合作,推进新型工业发展。始终坚持把开放合作、招商引资作为新区发展的生命线,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实现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,多管齐下,三抓并举。一是抓规划,合理布局。以国家、省、市产业政策为指导,结合周边地市工业发展现状,充分审视自身发展条件,科学编制产业集群发展规划,合理布局产业聚集区域和产业集群,确立食品饮料、电子机械、新材料等三大新型工业发展方向。二是抓开放,务实招商。立足巴中工业发展滞后实际,结合巴中劳动力资源、土地资源较丰富两大优势,高位切入,引进一批发展后劲足、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工业企业,并不断完善延伸产业链条。已开工建设置信“两化”互动产业园、东创建国汽贸产业园、建丰新材料产业园、高性能碳素石墨制品产业园等产业类项目16个,项目投资达70亿元。三是抓带动,成链发展。坚持走“大项目带动、配套企业跟进、产业集群发展”的路子,利用特大项目的产业关联效应,加强对其上下游产品和产业的跟踪研究,“倒逼”配套加工企业跟进,力求引进一个大项目就形成一个大产业。如依托成都建丰集团的新材产业园建设,积极发展上下游产业,成功引进国邦高档家具厂等下游企业入园建设,达到集约集聚成链发展。
四、坚持以人为本,加强和谐新区建设。高度重视被征地农民的可持续发展,做好被征地农民向城市居民、产业工人转型的服务工作,营造良好的开发建设环境。一是坚持阳光征地拆迁。严格政策、统一标准,阳光拆迁。对群众普遍关心的征地拆迁面积、补偿标准、补偿金额等坚持“三榜公示”,主动接受群众监督。二是同步做好安置补偿。坚持质量与速度并重,抓紧启动安置还房建设,目前第一、二期45万平方米安置还房建设已全面开工。同时,按政策统筹做好征地补偿工作,做到应补尽补,充分保障失地农民的社保权益。三是引导农民转变“角色”。加大就业扶持力度,建立被征地农民免费再就业培训优先、新区企业用工优先、公益岗位安排优先等再就业促进机制,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安居乐业。新区已拆迁房屋60余万平方米,腾地9500余亩,没有出现一起因拆迁不公而导致的上访事件。
五、坚持精简高效,营造优质政务环境。始终把构建精简高效的运行体制、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放在新区建设的突出位置。一是职能集中下延。将市级部门职权赋予经济开发区,实行封闭运行、独立管辖、备案管理,个别特殊行业实行派驻监管,提高行政效率,切实保证为入园企业提供“一站式”受理、“并联式”审批的政务服务。二是开辟绿色通道。按照市委破除“三论”的要求,坚决破除阻碍新区加快发展的各种障碍,对科技含量高、带动能力强、经济效益好、资源消耗低的项目,制定最优惠政策,实行最便捷程序,提供最优质服务,切实让企业放心、让项目落地、让新区发展。三是强化“三天三化”。按照市委“三个超常”的要求,不断锤炼顽强拼搏的工作作风,坚持“一天当作两天干、晚上当作白天干、雨天当作晴天干”和“运作市场化、管理精细化、行动军事化”,大力弘扬有条件上、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的铁人精神,奋力做到任务落实“不过夜”,问题解决“不过夜”,确保新区开发建设超常规推进、跨越式发展。
2012年7月3日